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在生产一项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时,能够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较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追赶顾客的期望。作为企业组织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是否应迫于形势被动地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呢?其实不然。众所周知,没有标准就没有管理,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无论在创业阶段、成长阶段还是稳定阶段,“人治”的色彩都较为浓厚,即都是靠各级管理干部的经验和智慧管理公司。由于缺乏标准化制度的有效运作,加上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稳定性不够以及培训不力,企业体质变得越来越衰弱,许多企业虽然力图重新振作,但在欠缺正确方法的指引下常常徒劳无功。 企业功能的发挥必须考制度化的运作来强化管理,以制度来经营企业,通过制度化的运作突破管理上的瓶颈,再配合全体员工努力和人力资源的有效规划,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加“人治”的管理,才能事半功倍。然而,制度化的基础就是“标准化”,没有标准就谈不上制度。如果我们说某家公司的检验制度做得很好,那一定是他们有一套标准的作业程序,并彻底地按照标准去执行检验作业。所以,没有标准要制定标准,有了标准就要执行标准,标准不好则需要修改标准。企业的运作标准化,可以达到三项目的:奠定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达到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将公司的技术加以储存。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一套可供企业内部管理运行的标准,这套标准涵盖了市场销售、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经营、质量检验等,配合高层经营管理者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PDCA管理循环持续不断的运作下,将内部管理资源从上到下加以整合。 只有如此,才能奠定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在推行ISO9001认证时,一般强调治标在于获得认证*,治本则在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体质,原因即在与此。